youmimi6 发表于 2009-2-16 11:28:57

从北方干旱看官僚与民生

从北方干旱看官僚与民生
2008年10月以来,河南、安徽等省由于降雨偏少,气温偏高,遭受了50年一遇的旱灾,其他省份也不同程度地干旱,农作物遭受了极为严重的损失,有的地方甚至要打“口粮保卫战”。而直到二月初,中央才忽然启动一级抗旱预案,有些地方才将“抗旱浇麦、刻不容缓”变成干部群众的共识。可惜已经晚了,近两亿亩农田受灾,百万亩以上的小麦枯死了,数百座水库干涸了,甚至数十万人出现了喝水难的问题,呜呼痛哉!
    我们在关切各地抗旱保收的同时,也在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等旱情严重到如此地步时才突然启动一级预案呢?当旱情在初级、中级程度的时候,有关部门干什么去了?
    假如在各地小旱的时候,当地的政府和群众就已经积极地进行抗旱;假如灾害管理部门和气象部门能够及时预报一段时期的旱情并及时建议政府进行抗旱;假如中级旱情能够及时上报中央,及时逐级启动响应预案,调动包括部队在内的抗旱力量积极应对;假如四万亿振兴经济款项能够更多、更快地投入到水利建设,各地能够利用冬季大力地修建水利设施,情况又会怎么样呢?不难看出,上述的“假如”是可以做到的。倘若真的做到了,就不会发生目前的状况。那——我们又为什么做不到呢?
    旱灾不同地震,地震是瞬间发生的,现有科技难以预报。而旱情是逐步发生、发展的,这个过程一般要十几天或几十天,如果有关部门是负责任和积极作为的话,是可以预报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预防的,及时处理的话也是能够明显减灾的,可惜我们没有做到。
    我国的农业大多是“农户包干”或由经济组织“规模经营”,干旱造成的损失基本由承包的农户或企业来承担,一般的旱情不会引发地方政府的切肤之痛。所以,小旱时政府部门就可能熟视无睹、袖手旁观,或者拖拉推诿、贻误战机。而大家都知道,水利建设是要统筹安排和大投入的(就像公路建设一样),水利工程属于民生的一部分,是政府必须搞好的基础建设,也是农户和企业难以承担的责任,只能由政府来负主要责任。
    非典事件使得卫生灾害的上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令我们能够从容应对禽流感等疫情。而这次北方大旱则反映出农业甚至其他行业的灾害上报和应对机制还有很大的漏洞,否则不会导致今天如此被动的情况。这有待于领导层的深思并尽快予以完善。
    三农政策不能光说少练,中央的许多政策是好的,但往往在基层落实时就变了样。所以人们常常看到,无论中央政策有多好,民众都难以得到本应得到的全部实惠。有些拨款经过层层克扣,到了具体落实时可能就剩个零头了。对于中央政策,许多地方官执行起来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结果可想而知。“人定胜天”的关键是人,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是“吏治”。为官不廉不勤不正,焉能造福一方?
(何大夫原创,更多文章请到www.xyx120.cn 浏览)

实力公司 发表于 2009-2-16 19:04:16

水是宝贵的,水利需要长期的努力

woshibingzi 发表于 2009-2-22 23:03:26

有私有制就有官僚!!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从北方干旱看官僚与民生